126二太太的荣府
126二太太荣府
于是跟贾家之前挺熟人家,马上就能感受到贾府不同,再细打量,人还是之前人,可是就是哪不同了,谁也说不上来。不过四王府王妃们倒是心里一下子觉得敞亮了,看来贾家真有明白人了。
四王妃有出身皇家,有是朝中清贵之女,人能做到异性王,哪一个又真傻子。家教自然没得说了,他们很明白,争那口舌之利,是落了下乘。
什么叫‘巧’?俗话还有一句,‘大巧不工’呢!到了他们这份上,要是稳,是重!他们身份这儿摆着,占一言语便宜,其实失多。当然这样道理,不是人人都明白。不要说,之前贾母常她们这些人面前显示自己丫头教得好,多么灵巧、会说话……说白了,就是脑子不好体现。他们明面是夸贾母会调教人,背里没有不掩口耻笑。
现贾家才换多久当家人,这门风一下子就正了过来,就算还有所欠缺。但是,人家意识到了,这就是好事。心里倒真心想与艾若结交起来。艾若再不乐意,却也温温和和应酬着,她好歹也社会奋斗了那么些年,真没白干。
贾敏边上帮忙应酬,此时再看人家对二嫂样子,再看看边上那些丫头、婆子们样子,马上就明白了,自己之前娘家受教育是不够。想想林家那些丫头婆子,还有自己身边带过去人,倒是马上有所领悟了。所以二嫂笨嘴拙舌那是外头,那不是笨拙,而是教养。想想内里,她对二哥嚷时样子,哪有一点笨嘴拙舌样子。所以自己果然还是修练得不够,很是认真学了起来。
艾若哪里有贾敏那心思,她是习惯成自然,总不能把自己家事,往外乱说,真说了,其实谁也不会同情你,只会笑你没用。所以现代职业妇女,真没几个喜欢对着熟人吐槽,就算是吐槽,其实炫耀居多,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幸福罢了。说白了,就一句话,我怎么着也不能让别人看我笑话。此时艾若就是这心态,自然不会轻易低头。倒是让人觉得贾家二太太是个人物想法,这是艾若没有想到。
张氏葬礼就这种诡异氛围之下结束了,来往客人们,也都知道张氏死得冤,大家很有默契都不提贾母,问都没人问一声。就好像,这府里从来就没贾母这个人一般,倒是让艾若心里妥帖多了。
她倒不是真怕人提了,她不好答。而是她还为贾赦要离京事,愤愤不平,心里都没解开结,万一被人提了,她脸上露出不满来怎么办。所以不提好,大家当没这事。不过因为这样,她多少还是表现出了她不开心。不过也是,谁家办丧事开心得起来,也就没人真探究一二。
当然,大家不提,不代表他们不知道,正是知道得很清楚了,于是才不提。这倒于艾若无关,她可是没让人宣扬张氏是被贾母气死话,因为真心不好听。好歹她还是贾家人,她儿子将来得考学,她女儿还得嫁人,贾母名声坏了,对她能有什么好处。
可是她不提,不代表张家能不提。张家没去敲登闻鼓就已经是给了代善面子,给了女婿面子。但这不代表他们能放过贾母,办丧事时,张老太太还是来了,扶着棺材才叫一个哭啊!边上各府夫人们自然要劝,张老太太能不喊冤枉吗?就算是不带上艾若,可是人句句切中要害,臊得贾敏都屋里呆不下去了。而艾若也难堪,她是主事媳妇,这么被骂了婆婆,你以为当媳妇真能好过?只能上前再劝,不过人让她劝就不是张家了。
“我儿,你是好,伯母知道。这些日子,你嫂子亏了你了,伯母心里记你一辈子好。”张老太太趁势拉着艾若手,又是一阵数落,艾若真欲哭无泪了,这算什么事啊。
王老太太也来了,一看这阵势,心里乐开了,马上跟进。她本就看贾母不顺眼很久了,根本就不用艾若说什么,直接就跟张老太一个鼻孔出气了,谁让艾若是张氏妯娌呢。
王老太可仅仅只是因为看贾母不顺眼才这么干,她多么老奸巨滑啊。马上就看出,现贾家当家人可是自己家闺女了,当然要重拳出击,表明自己女儿是被贾母欺侮主,我们女儿不知道多么守规矩,多么孝顺公婆,多么孝悌兄嫂,小姑。她这是往外摘自己家闺女,贾母不好是她事,贾家上下还是不错,特别是自己女儿回归之后,这上上下下,没有不妥帖。
张家也闻歌知雅意,反正她们家里也商量好了,他们针对就是贾母一人,不能让代善过了这风头,就把贾母再接回来,所以此时,张家才这么不遗余力拼命黑贾母。现王家加入,张家老太太多机灵啊,马上明白,女儿死了,外孙子还得艾若照顾,他们也不想跟贾家真交恶,马上转了枪头,把艾若一顿狠夸。
王老太马上吹捧张家家风好,于是两老太太相互吹捧,顺便把贾母再踩一脚。张家死了女儿是事实,当初让才生产媳妇跪荣禧堂也是事实,所以贾母就算现这儿,浑身是嘴,也是说不清。贾母本就是京里有名恶婆婆,现好了,已经不能用一个恶字来形容了。
其实若是此时,史家有人出来说说话,或者说有人出来闹个场,贾母说不定也能有点转机。可不得不说,史家真是扶不起阿斗了。
史家这回连人都没派过来,让大家大跌了眼镜。也对,史家上回分家事,已经闹得不得善了,史老爷子气得就剩下一口气了,住老宅里,也没人管他。
三个嫡子都恨他,没法不恨,老爷子主持分家,嫡系被打压得得太狠了,嫡系这支不恨才怪。而长子恨,为什么,他只得到了按礼法该分那份,结果,一个退赔风波,他家产赔得干干净净,两个亲弟弟都躲得远远,生怕沾了火星,若不是史老太太和史大太太拿出私房,史家长房都得住大街了,他能不恨吗?次子,三子一看老娘私房给了大哥,马上不回来了,老爹老娘都是大哥,关他们屁事。而庶子们分了家产早就散得一干二净,谁有空管他啊。史老太太也恨史老侯爷,谁让他偏心,还让自己没脸,也不搭理他,于是史侯爷现家里,连下人们都没几个听他了。
老侯爷都没人搭理,谁还能记得姑老太太呢。张氏去世,照礼数,贾家自然要通知到史家。史大太太忙去问问婆婆该怎么办。史老太太恨都来不及,一听说是姑老太太把媳妇逼死,史老太太恨得牙都痒了,直接吼道,理他们做什么,嫌丢脸还不够吗?
也怪不得史老太太这么恨了,史家女儿算是被贾母连累死了。好点人家,根本就不敢跟史家联姻。而几次分家,分到女儿手上嫁妆又少,此时,大家若看名声,嫁妆少点就少点。可是又无名声,又无家财,史家有姑娘太太们都要愁死了,恨贾母都不及,怎么会再来。
史大太太虽说还年轻,可是也不是真不知理,她明白婆婆意思,真去了,只怕连坐地方都没有,张家人能挤兑死他们。可是问题是,不去不是也是事吗?想来想去,还是让人送了相应奠仪,说老侯爷病了,不好出门,望见谅。
贾政对舅舅家本就不怎么感冒,也就算了。摆上舅舅家嶓布,算是有这人到了,不缺这礼数就成了。
由此,艾若可算是明白,为什么史家,一门两侯却也能被贾母钳制住,真是因为一家子没脑子!之前贾母可能名声没这么差,至少代善和史老侯爷还是尊重她,所以史家侄子们,对这个姑母还是敬重。
现贾母与史家闹翻了,而贾母贾家也一落到底,完全没一点利用价值了,史家人看来,当然不理了。自己就赶忙划清了界线,生怕沾上一点。
但他们也不想想,当初贾敏名声是怎么救回来?越是这时,越要多人前露脸,多多表明,我们家姑娘可没按那样教养。现他们龟缩不出,他们家姑娘也自然不好嫁了。人真能一辈子不出门吗?总有第一次不是。
再说了,就算姑母不着调,史家摆明是要败了,姑父总还,姑表亲兄弟还这儿摆着,生生断了交情,脑子是怎么想?不过,史家怎么想也不关艾若事了,她一堆事呢。
史家不来,于是贾母就没人帮了,贾母名声再创低,惟一不同是,掉名声只有贾母,顺便说说史家不会教女儿之外,贾家名声却没有因此而降低。人家说起来,贾家二爷考上了举人,二太太又是那懂礼,孝顺。可怜了贾大爷和孩子了。
一捧一踩倒是让旧荣府划清了界线。从此,这里是二太太荣府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