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窝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恐怖灵异>黄巾张狂 > 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

第16节 争权论朝堂【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何苗只知道袁绍的前任妻室,已经过世多年。袁绍现任妻室刘氏,则出身汉室宗亲。这也难怪,袁绍与李膺的关系,在党锢时期,是个碰不得的禁忌。等到党锢之祸解除,袁绍又新娶了妻室,人们自然更加不适合去议论他的前妻了。
自诩对京都世家子弟的底细了如指掌的何苗,第一次发现,原来他的兄长,居然也是如此的喜欢探究别人的隐秘。

“总而言之,你以后不要轻易去见十常侍一伙,以免被袁绍知道了,以为我背着他,与十常侍来往。要是没了袁绍的支持,以后你的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舒服!”

“明白了,兄长。以后除非有你同意,我绝不自己去见十常侍他们。”

何苗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对何进的要求,答应得非常痛快。特别是何进的最后一句话,对何苗的触动,是巨大的。

如果以后的日子,变得难过起来,对何苗来说,那比杀了他还要痛苦。光凭这一点,何苗就决定,以后要好好与袁绍拉拉关系。

何氏兄弟在议论袁绍,袁绍这时候,正好也在议论何进。

众所周知,袁绍有张邈张孟卓、何顒何伯求、许攸许子远、伍琼伍德瑜等好友,相交莫逆,称为“奔走之友”。在何进为下军校尉鲍鸿担忧的时候,袁绍与何顒,也正在为许攸担心。

“子远这次,怕是又要躲上一段时间了。”

袁绍在大汉朝野享有盛名,自然才能非凡。而他的相貌,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加成。所有见过袁绍的士人,说起袁绍来,无不承认。盛名之下无虚士。

“怕什么,子远又不是第一次躲起来了。再说,有那么多同志1掩护,谁能抓得住他?”

许攸做的事,牵涉到废立天子,很是犯忌。袁绍虽然也在暗中参与了某些操作。毕竟没有暴露。只要许攸不被朝廷缉拿住,就绝无可能牵涉到袁绍身上。所以,对于这件事情,袁绍虽然上心,也不会时刻挂在嘴边。

不过,王芬之死,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朝野上下,却没有将此当做一回事。袁绍自然不会以为。以宦官们的触角,会查不出这件事情背后的隐情。

此事会被这样悄悄的压制下来,想必是天子也不愿意,将这件有些丢脸的事情闹大。连带的,朝廷对许攸、周旌、襄楷、陈逸等人的捕购,也只是在私下里,由十常侍操作进行。

“这次鲍鸿下狱,何大将军又要头痛了。”

对于鲍鸿的下狱。袁绍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这不是说袁绍与鲍鸿有仇,而是因为鲍鸿属于何进的死党。何进如果手中有足够的兵力。根本不需要与袁绍合谋。鲍鸿若是被解职,那么,在何进与袁绍的同盟中,袁绍的话语权,无疑能增大不少。

袁绍之所以愿意主动上门,拜见大将军何进。除了打算支持何进与天子暗中扛上,顺带打击“十常侍”以外,还有着自己的考量。

当年的“党锢之祸”,对党人一脉的伤害,的确是太大了。虽然中平元年。天子撤销了“党锢”,可是这十几年的打压下来,原本声望如日中天的党人,现在只能说是剩下小猫两、三只。

而且,由于党人们是从白身重新出仕,还需要一步一步的,从低级官吏做起。到目前为止,党人在朝廷的高层重臣中,还没有建立基本的势力。

如袁绍,王芬这样的,已经算是混得极好的了。就算是何顒,若非他与大将军何进有些疏远的亲戚关系,也没有可能深入的参与到何进的基本班底中去。

这一切的根源,终归到底,就是一条:

——朝中无人尔!

想要让党人重新快速的崛起,就必须在朝廷里,得到至少一个“三公”一级重臣的鼎力支持。纵观当今朝廷,有可能,也有需要大力提拔党人的重臣,只有何进一人。其余重臣,包括汝南袁氏在内,都是各有出处,对党人的态度,都不是太亲近。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与党人关系密切的朝臣,在当年的“党锢之祸”期间,毫无疑问会遭到宦官们的强力打压。只有与党人关系平平,没有直接联系的官吏,才有可能避免宦官的迫害,一路升迁。

比如袁绍本人,纵然身为袁氏的嫡子,下一辈的核心人物之一,在袁氏的庇护下,又没有做过什么明显针对宦官的事情,依然不能完全免遭宦官的猜忌。

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之一,车骑将军赵忠,就曾经在袁绍隐居雒阳,未曾出仕的时候,对手下的小黄门宦官说道:

“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

——袁绍这个小子,不肯做官,私下里却畜养死士,不知他想要干嘛?

话语里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指责词语,可是赵忠话语里的潜台词,稍微有点儿脑筋的人就听得出来,那就是:

——想造反吗?

这句话传到袁隗的耳朵里,可把袁隗吓了一跳。汝南袁氏的传统,就是在对立的双方之间保持相对中立。被赵忠这么一说,袁隗立刻将袁绍找来,臭骂了一顿,呵斥道:

“汝且破我家!”

——你要我袁氏卷入朝中纷争,家破人亡吗?

这件事情,充分的说明了袁绍与十常侍之间,到底有多么的不对付。

虽说袁绍在出仕后,并没有受到来自宦官的阻碍,可双方的关系,也一直没有什么改进。而在另一方面,袁绍哪怕再出色,有家中的几位长辈在,袁氏的资源,也绝不可能用于扶助党人的上升。

这样的局面,对于隐忍多年的袁绍来说,自然不能满意。

如今,袁绍一发现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居然与原来的盟友——宦官,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立刻就觉察到其中蕴藏的机会。

只要有了地位还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的支持,本来就声望卓著的党人们,算是真正拥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如果在双方的激烈斗争中,弄倒几个朝廷的高官,这些空出来的位置,也是党人们可以试探的机会。

当越来越多的党人进入了朝廷,就能对朝政造成更大的影响。袁绍相信,以何进的卑微出身,不可能驾驭得了那些风格高洁的党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以党人的实力,说不定都能够架空大将军何进,从而真正操控朝廷大权!

“说起来,王文祖这次,还真是输的莫名其妙啊!”

何顒一边饮着美酒,一边评论王芬这次的行动。

“本来冀州西部,有太行贼滋扰,让王文祖大为头痛。”

“好不容易等到太行贼自请招安,去除了王文祖的一块心病,还借助王子师之谋,将太行贼调动到西北,去与匈奴蛮子厮杀。结果,整个谋划都还没有真正施展,居然就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探子,给探去了虚实。”

袁绍也饮着酒,感慨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话当真不假。建宁之事2,又何尝不是如此?”

“也不知道下一位冀州刺史,会落到谁的头上?”

何顒摇摇头,说道:

“冀州是天下大州。这次除了这么大的事情,不把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天子怕是不会派出下一任冀州刺史。再说了,刘益州之提议,已经被朝中接受,怕是刺史这个职务,以后都不会再设了。”

中平五年三月,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

刺史本为监察官。东汉以来,渐向地方行政官转化,拥有一州军政大机,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遂从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

于是,州牧成于居于郡之上和行政长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权,职位甚重。从此州牧各据一方,形同割据政权。刘焉本人也求取了“益州牧”一职,成为汉末最早的地方割据势力。

“可惜啊!可惜!”

何顒当然知道袁绍大叫可惜的原因。本来在王芬的治理下,冀州的党人势力迅速崛起,成为袁绍心中最为重视的外援地。但是,王芬的这一死,让袁绍原本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想要出任州牧,必须是朝中的九卿一级重臣,方才有资格。目前的党人里,连一个有资格的都没有。也就是说,对州牧一职,党人们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若是接任的冀州牧对党人态度不善,则王芬为党人一脉,在冀州所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础,又将成为东流之水。(未完待续。。)

ps:ps:1所谓“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切勿想歪。

2建宁之事,指建宁元年,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宦官,反而被宦官诛杀之事。此事的后果之一,便是随后持续了十六年的“党锢”。</dd>

本站最新网址:https://zwxs.or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