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元昭宗亡国北逃立志中兴
第149章元昭宗亡国北逃立志中兴
元朝全称大元或者蒙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朝,而金朝与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分别于1227年和14年攻灭西夏和金朝,完全占领中国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人称霸欧亚大陆。
1259年元宪宗蒙哥在征伐宋国的战争中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动了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征服全中国地区,使中国陷入异族的统治之下。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国立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元朝的首都大都(北京)。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承袭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国。
先是对西域分封,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个国家,自察合台汗也先不花,合并了窝阔台汗地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也先不花死后,国势逐渐衰微,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至正十九年。察合台后裔特库尔克继承皇位,东山再起,检阅军马,壮大声威,征服叛乱。麾下有部属酋长帖木儿,属于蒙古黄金家族的较远支系,他身体强健,骁勇善战。所向无敌,建立了赫赫战功。
特库尔克死后。其子爱里阿司后来与帖木儿发生内讧,发生军事冲突。帖木儿率军攻占了中央亚细亚,自行建立了新国家,在撤马儿罕建都。后来发生内乱,驱逐了爱里阿司,兼并了察合台汗国的全部领土。那时刚好伊儿国的大汗亚尔巴孔。是旭烈兀的弟弟,阿里不哥的子孙。庸弱无能,萎靡不振,治国无方,他的部下群雄并起。分裂割据,独占一方,各国之间相互征战不止,帖木儿又越俎代庖,率军讨伐叛乱,平定内乱,乘势占领了整个国家,两国因此合而为一。
这样就只有一个钦察汗国,与帖木儿抗衡。钦察汗统辖着阿罗思的各个部落,势力强盛,威震西方,拔都的子孙月即别汗,以及他的儿子札尼别汗二代,驱逐和奴役俄罗斯各地诸侯,气焰嚣张,盛况空前。莫斯科大公宜万一世,获得了钦察汗的高度信任,借势大肆扩大领土,不断壮大势力,促使了后来俄罗斯的发达和兴旺。札尼别死后,宫廷内外,篡权夺位的政变相继发生,国内长期处于混乱之中,阿罗思的各位诸侯,也各自图谋独立。帖木儿率领蒙古大军前往增援,镇压和平定了俄罗斯全境,扶持拥立脱克达米昔为钦察汗。
帖木儿凯旋回师,离开俄罗斯后,脱克达米昔别图拓地方首领,率军侵入了帖木儿境内。帖木儿怎肯善罢干休,立即亲自率领大军兴师问罪,驱逐了脱克达米昔,另立一位汗王,叫作可里的克。表面上让他担任首脑,管辖国家,实际上是一个傀儡,仍然由他自己控制,就像现在的国际法所说,是所谓的的被保护国。
帖木儿野心勃勃,四处征战,吞并了西域,又发兵挺进南方,侵略印度,侵占了母儿坦,攻陷了叠尔黑。不久后因突厥遗种族的阿斯曼国,即今土耳其国。那里的部落酋长,名叫巴贾塞脱,联络勾结阿非利加洲的埃及国,共同出兵,夹击帖木儿的属地,帖木儿立即回师,抵抗敌军,两军发生激战。首先攻破了埃及军,擒获了巴贾塞脱,平定小亚细亚全境,重振军威,各国震动,帖木儿借助声威,立即招集蒙古各地的王公贵族,率领各路大军大举向东进军,竟欲重新收复中原,统一天下,仿效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的勃勃雄心,恢复元世祖忽必烈的宏伟基业。让他无可奈何的事,天下民众早已厌恶了元朝的残暴和**,阻止他再振雄风,收复山河,这位大名鼎鼎的帖木儿,竟然在率军作战的征途中生病死亡,从未损失到明朝的一片土地。
在元朝行将灭亡的时候,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回到京城,多次请求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南下督师,剿灭江淮一带的吴、周等地方政权,元惠宗妥欢帖睦尔不信任他,因而在两个月后改由扩廓帖木儿代皇太子南征,封其为河南王,统领天下兵马。但扩廓帖木儿却在彰德按兵不动,所以惠宗怀疑扩廓帖木儿有异志,并迁怒于奇皇后与爱猷识理达腊,他愤愤不平地对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说:“向者孛罗举兵犯阙,今日扩廓总兵,天下不太平,尔母子误我天下!今天下土疆分裂。坐受危困,皆汝母子所为也!”爱猷识理达腊好像被当面揭短,好像挨了打,顿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然而胳膊肘终究是向里拐的,在各路军阀混战、不听调遣的情况下。爱猷识理达腊接受伯元臣、李国凤等人的建议而向惠宗妥欢帖睦尔主动请缨,惠宗妥欢帖睦尔也于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八月命爱猷识理达腊总天下兵马,设大抚军院,坐镇指挥,与敌军展开激战。爱猷识理达腊领兵后,又调诸军攻打扩廓帖木儿。
在元朝内乱之际,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崛起的朱元璋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明,出兵北伐元朝。眼看江山丢失在即,惠宗又归罪于爱猷识理达腊,杀了当初提出太子统兵建议的伯元臣、李国凤等人,于至正二十八年,即1368年,洪武元年闰七月撤销大抚军院,恢复了扩廓帖木儿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等官爵。令其出兵勤王,不过为时已晚。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明军逼近大都,惠宗与奇皇后、爱猷识理达腊等人及百官从大都健德门仓皇逃往上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北元开始。
大敌当前,面临危局,元惠宗妥欢帖睦尔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重归于好。一致对外。在逃往上都的路上,奇皇后再次要求爱猷识理达腊派兵高丽兴师问罪,为她的家族报仇,但爱猷识理达腊没有听从她的提议。十一月二十四日,爱猷识理达腊领兵屯于红罗山。伺机收复大都。至正二十九年三月二日,爱猷识理达腊请率精骑直搏大都,惠宗妥欢帖睦尔没有许可。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明军逼近上都,惠宗与爱猷识理达腊等人连夜出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四天后,上都失守。至正三十年正月初二,惠宗病重,诏皇太子总军国事务。
至正三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元惠宗驾崩,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应昌继承了皇位,是为元昭宗。五月十六日,明将李文忠奇袭应昌,元宫后妃以及昭宗的儿子买的里八剌被明军俘虏,只有昭宗率十余骑突围,出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向奔逃后,痛定思痛,力图恢复中原,中兴元朝。他改年号为“宣光”,取杜甫《北征》诗中“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之意,希望成为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中兴国家的君主。昭宗“延揽四方忠义,以为恢复之计”,特别是不计前嫌,重用在定西沈儿峪新败的扩廓帖木儿,拜他为都总兵、河南王、中书右丞相,并起用哈剌章、蛮子等人,大有振作军威之势。
当时北元的领土除了漠北以外,还保有河西走廊、辽东、云南等地,势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宣光二年正月派徐达、李文忠、冯胜三道出师,讨伐北元,欲“永清沙漠”。扩廓帖木儿先是佯败,诱敌深入,大破明军,中路徐达部阵亡万余人,东路李文忠部在漠北虽未像徐达那样完败,但也损失惨重,撤兵而还,只有西路冯胜、傅友德部连战连捷,大获全胜,占领北元的甘肃全境。这次战争挫败了明军进攻的锐气,保住了元王朝的一线命脉,是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领导下的一个重大成就。
此后数年时间,明朝对北元改为守势,元昭宗整合云南、辽东各方势力,以求进军中原,高丽的新王辛禑也弃明投元,并派谢恩使李子松入漠北朝贺,上表称颂昭宗“敷虞文德,两阶之舞雍容;复汉官仪,十行之诏密勿”。昭宗君臣看见穿着朝服行礼的高丽使臣后老泪纵横,说:“自我播迁,困于行间,不图今日复见礼仪!”
当时,元昭宗过着“流离无宁、衣食艰辛”的日子,他徙帐金山(今阿尔泰山)之北,继续筹划反攻中原事宜,但仍然不能越雷池一步。扩廓帖木儿、纳哈出多次骚扰明朝,均被击退。北元与明之间也不总是冲突,明太祖曾在宣光四年,明朝与北元南北对峙,当时的高丽诗人李穑的诗句“宣光洪武二龙飞,外国孤臣双泪挥”,就反映了这种局面。
宣光五年,即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元昭宗的股肱之臣——扩廓帖木儿死于金山之哈剌那海衙庭,匡复大元的希望愈发渺茫。此后昭宗任用阔阔帖木儿为中书省太师。宣光八年四月,爱猷识理达腊去世,庙号昭宗,汗号必里克图汗,蒙古语意为“聪明”的意思。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死后由其弟益王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年号为“天元”,又称天元帝。十年后,明军大破北元于捕鱼儿海,北元彻底崩溃。元朝蒙古帝国势力最后终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