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蒙军猛攻南宋王朝浴血奋战
第21章蒙军猛攻南宋王朝浴血奋战
元朝军队野心勃勃,快速南下,在进攻宋朝军队的过程中,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元朝军队经过艰苦死战,终于占领了上风,元朝军队对宋国占领区军民进行残酷屠杀,无数士兵刀下身亡,许多军民纷纷落水,江水都被当成了血红的颜色,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在元朝骑兵的猛烈攻击下,宋国领土纷纷沦陷,镇江、宁国、江阴等地的守降大臣,看见元朝骑兵,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只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纷纷夹着尾巴,四处逃窜。
南宋王朝军队主帅逃走,军心动摇,毫无斗志,无数士兵纷纷放下武器,四处逃散,军队土崩瓦解。太平、和州、无为等地的军队,都陆续向蒙古军队投降。贾似道这时还执迷不悟,异想天开,想向蒙古奉献钱币,请求和平谈判,派遣使者到元朝军营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元朝将领伯颜却不是傻瓜,根本就不买贾似道的账,非要彻底消灭宋朝军队不可。
贾似道无可奈何,只得逃奔到扬州,苟且偷生,束手无策,就亮出他的最后一招,向皇帝写出了报告,请求将都城迁到扬州。皇帝的老母亲,这时却讲究脸面,坚持不同意贾似道的迁都请求。
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是些见微知著的机灵鬼,太皇太后不同意贾似道提出的迁都请求,明摆着就是对贾似道“不感冒”,大臣就顺水推舟,纷纷写出检举信件,揭发贾似道的罪行,落井下石,扳翻贾似道。
陈宜中也是见风使舵的好角色,过去贾似道在大权在握的时候同,他没有少得贾似道的关照,因此才得以高官有做,宝马得骑,身居要职,呼风唤雨,到了这时也跟着起哄,向皇帝写出报告,请求把贾似道处死或流放,以显示自己的清白。
众怒难犯,皇帝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就罢免了贾似道平章都督的官职,为了缓和同元朝的关系,放回了元朝的使臣郝经,让他们平安地回到了北方的朝廷。但是他们这一举动,已经为时已晚,浪费表情,纵使他们百般讨好,元朝也不会买他们的账了,元朝军队依然攻势强劲,毫不放松。
宋朝皇帝为了保全自己,苟延残喘,一边向各地军队下达命令,让让他们保卫京城,保卫皇帝,许多将领,早已知道皇帝无能,朝廷无望,大都不愿出兵,把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命令当成了耳边风,不当一回事儿。
鄂州都统张世杰,还算忠心,良心没有泯灭,挺身而出,带兵进入京城,保卫皇帝。江西的提刑官文天祥也见义勇为,勇赴国难,带兵抵抗敌军,保家卫国。湖南的提刑官李芾,国难当头,也挺身而出,自己招募了三千壮士,安排部下的将军官吏统领着,向东进军,保卫皇帝,捍卫国家。
风雨飘摇的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摇摇欲坠,将领们浴血奋战,他们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垂死挣扎,在作无谓的牺牲。这时日薄西山的大宋王朝,已经大势已去,再无力回天,根本无法挽回了。
建康的守城将领赵潽,虽然是皇帝的本家,却是一个胆小如鼠的无用脓包,敌军还没有到来,他就丟下城市,脚板心擦猪油,抢先溜了,落得元军将军伯颜,不费一枪一箭,白捡了一个落地桃子,平安地进入城市,成了城市的新主人。
宋朝的江淮招讨使官汪立信,听说建康被敌军占领,知道宋朝已经没有保卫的价值了,非常失望,绝望地自杀身亡。这时宋朝的咽喉已经被元朝卡掐死,汪将军的咽喉却被自己掐死了,结局真是可悲。
汪立信死后,宋朝军队群龙无首,纷纷溃散,元朝军队就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占领了常州,攻下无锡,南宋朝廷也并不甘心自己的灭亡,急忙命令张世杰统帅人马,分兵多路抗击敌军,也取得了一些战绩。
元世祖对南宋朝廷软硬兼施,在军事实行猛烈打击的同时,还派遣尚书官廉希宪,工部侍郎官严忠范,作为皇帝特使,带着政府的公文,到南宋朝廷,提出与南宋朝廷进行和平谈判。廉希宪到了宋朝的建康城,与元朝守卫将领伯颜朝廷会见,请求伯颜派出士兵保卫他的人生安全。
伯颜对他提出的要求却不以为然,对他说:“你是代表国家的外交人员,是根本用不着士兵保护的,带着士兵反而会引起对方国家的怀疑,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廉希宪也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坚决要求派兵护送,伯颜看见他态度坚决,无法拒绝,就只得派出了五百名士兵为他送行。
廉希宪一行到了独松关的时候,宋朝的守卫将领张濡的部下军士,看见许多人全副武装,认为来者不善,就不分皂白,发起攻击,杀死了忠范,把廉希宪逮捕起来,押送到了临安。廉希宪带领士兵是为了保证安全,这时却失去了安全,真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元朝外交员被扣押,这就造成了重大的外交事件,制造了麻烦。元朝驻军将领伯颜对此事件不能置之不理,感到很没有面子,非常愤怒,就向宋朝写信,谴责对方的无理行为,宋廷接到信件后,也不敢怠慢,立即派出使臣,向对方说明事件的起因,向元朝说软话,赔小心,解说是边境上守卫将领造成的误会,中央政府对此毫不知情。
伯颜为了进一步处理这一事件,派遣议事官张羽,跟随着宋朝的使者返回南宋都城临安,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到了平江的时候,又被当地的守卫将士杀死了。南宋朝廷也是自讨苦吃,本来就处境艰难,却还乱杀使臣,惹起争端,制造麻烦,挑起战端,加速灭亡。
元朝士兵看见两次使臣被杀,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更加气愤,率领军队直接逼近扬州。李庭芝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也临危不惧,派遣手下将领苗再成和姜才等人,率领军队对蒙古军队进行阻击和拦截,都以失败告终,徒劳无益。
宋朝军队兵败如山倒,接连丧师失地,先是荆南被敌军攻陷,嘉定等几座城市发生叛变投降敌军。宋朝的形势一天不如一天,军情紧急,形势糟糕。
为了挽回败局,张世杰大量派出水军,与刘师勇和孙虎臣等将领,屯驻在焦山一带,把所有的船只连接起来,结成了堡垒,誓死同生,共同抗击敌军。
元朝将领阿术来到阵地前,登上高山向远处遥望,突然想起了一个用火烧战船的计策,就精心挑选了弓弩能手,载装载着物资向敌人军舰逼近,连续发射带火的箭头,接连不断报射向宋朝军营。
宋朝船只纷纷着火燃烧起来,顿时火焰冲天,烟雾腾腾,遮天蔽日,风帆和船桨全部烧毁,宋朝军被连成一体,进退两难,将士无法逃生,纷纷跳入水死亡,师勇和虎臣看见形势危急,连忙砍断缆绳逃跑。
宋朝水军在元军猛烈攻击下,已经溃不成军,只剩下张世杰所率领的军队还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已独木难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只得奔逃回山保全自己有限力量,再次向朝廷请求派出援助军队。
在国家危难关头,坚持抗战,虽然忠勇可嘉,但是这也万全之策,纵使没有遭到火烧的攻攻击,也很难坚持长久,张世杰有勇气,有忠心,但是生不逢时,一切努力都是枉费心机。
当时王爚和陈宜中,都是宋朝的丞相,他们的意见很不统一,都把总理国家的政务的工作干得很不耐烦,都向皇帝提出请求,辞去丞相的职务。到张世杰兵败溃逃的时候,王爚提出两位丞相同时处理国家政务,反而多加产生矛盾,不如派出一个到吴门前线去,督促士兵作战。
掌握实权的太后,没有听从他的主张,王爚就请求罢免自己官职,太后就免除了他的丞相职务,让他退休回家,不久以后他就在家病死了。他解职回家,在国家处于危亡的时候,他却轻松地死去了,他还算死得干净。
王爚,字仲潜,一字伯晦,号修斋,新昌长潭人。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考取进士,历任常熟、泰州、滁州、瑞州等地方官。宝祐兼国史编修。景定二年,1261年升任迁礼部尚书,代吏部尚书加观文殿大学士。咸淳元年,1265年,度宗时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咸淳十年为左丞相。
他为人清修刚劲。被度宗尊为“师臣”的贾似道回天台葬母过新昌,独爚不见。贾似道督师溃败,爚论贾既不死忠,又不死孝。入见太后说:“本朝权臣稔祸,未有如似道之烈者。缙绅草茅不知几疏,陛下皆抑而不行,非惟付人言之不恤,何以谢天下!”贾似道遂被贬徙外地,四处遭人唾弃,终于被郑虎臣杀于漳州木绵庵。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大举南下,不顾年老,奏请朝廷授以宣抚招讨大使招募忠义,共同谋划国家兴复大业。不久任平章军国重事,即命张世杰等四路兵马同时并进,以抵御元兵南下,其军事部署未被采纳。不久,世杰兵败,爚以“不得其职”,请求免职,乃罢其平章。后归乡不逾年而卒,墓葬上虞葛仙乡。
王爚死亡以后,文天祥就被调到临安,接替了丞相的职务,总理国家政务,他向皇帝提出建议,分别建立四个部门,各自负责处理各自的事务,不必每件事都向皇帝报告。
这时虽然遇到了贤明国家领导人,但是宋朝已经大势已去,也无法力挽狂澜,转败为胜,扭转战局,何况皇帝幼小,执掌政权还是一个对国事知之不多的妇女!太后对贾似道进行从轻处罚,只把他降了官职,在循州的那个地方看守起来就了事。
另外一个被监押的官员郑虎臣后来也由于拉肚子死亡,他虽然不是被处死,却病死,也算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为天下百姓洗雪了愤怒。他罪孽深重,上天难容。
宋朝国家形势辗转直下,先是泰州防守失利,孙虎臣兵败自杀,常州被攻占,惨遭屠杀,那里的知州官姚訔等人战死沙场,刘师勇逃跑而去。独松关也被敌军攻破,守卫将领张濡不知去向,下落不明。
知州李芾,又在潭州战死,以身殉国,都统官密佑,又在抚州被杀害。这样宋朝节节败退,接连丧师失地。这样湖南和江西,都全部沦陷,为元朝所有。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